不少公交一族非常郁闷,由于他们发现,给老人让的座位,都被老人“出售”给同行的大孙子,而这大孙子自顾自地一屁股坐在本该爷爷奶奶坐的座位上,站着的老人不只手里大包小包提着,还一个劲儿地往孩子嘴里喂零食。孩子吆五喝六,老人笑脸相迎。这类孩子都不了解让我们的爷爷奶奶坐,还能指望他们为其他人的爷爷奶奶让座么?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奉献里,长大的孩子总是会令父母寒心。
旁人尊老老人爱幼 孙子有座奶奶站着
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,乘公交的青年给老年人让座在大伙眼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。可近来,公交一族们却伤了心,纷纷在平台、空间里“吐槽”:自己在公交车上给老人让的座位,都被老人“出售”给同行的大孙子,而这大孙子,少则七八岁,多则十1、二岁,自顾自地一屁股坐在本该爷爷奶奶坐的座位上,心情好的时候还跟身边站着的亲奶奶说上两句话,更多的时候是自己美美地享受着车内空调、路面街景,眼里看不到、心里根本想不到身边老人是不是站得稳,又是不是扶得住。
针对此现象,某些网友表达了如此的担忧:这类孩子根本不了解让我们的爷爷奶奶坐,还能指望他们为其他人的爷爷奶奶让座么?跟帖的人不计其数,更有人用亲身历程表述我们的无奈与愤慨,网友“小2”说:“你让座他就叫孙子坐,然后大书包大水壶的还要老人背着,孩子坐那吃零食,这种座我真心不想让。”
公交车上这种事情数见不鲜,当大伙都对不懂事的孩子侧目时,老人只不过忙着往孩子手里递水递纸巾;而当有乘客好心提醒老人可以跟孩子一块坐时,老人更是心疼地表示“那样太挤,他不舒服,我站着挺好”。
“若是学龄前儿童,大家大伙也都理解,可一看都是小学一小学二年级的半大小子,老人如何还这么无私奉献?而且孩子坐在座位上冲老人吆五喝六,老人笑脸相迎的场面,一看就是他们早就屡见不鲜,试想,在公共场合尚且这样,假如在家,孩子还不定如何使唤大人呢。”每天乘公交上下班的王小姐“愤怒”地表示。
父母奉献无原则 孩子自私不自知
当路人抱怨不给自己亲奶奶让座的孩子冷漠时,有明眼人看得透彻。某网友就直言不讳地表示:“如此的父母大多是‘贱骨肉’,在他们无微不至的奉献里,孩子压根就没觉着自己不对。”爱子之心人皆有之,但为数海量的爸爸妈妈对孩子百般关爱,事无巨细地替孩子做事。潜移默化中,孩子就会形成如此的意识:“我是家的中心,全家人都围着我转是应该的。”这类孩子在外面不了解关心别人,而在家也不了解心疼爸爸妈妈。在现实日常,这种病态的现象非常常见,不少父母把对孩子的关心爱惜变成了过分娇纵,特别在独生子女家庭中,表现得更为突出。祖爸爸妈妈和爸爸妈妈把孩子视为“小皇帝”,一味地娇惯、偏爱和护短,对孩子的需要言听计从,有求必应。对孩子的不好的品德和习惯总是包庇护短。吃饭着装等所有事务由父母包办代替,孩子让父母做什么,父母就做什么,甚至是“只有孩子想不到的,没父母做不到的”,所有以孩子为中心,使孩子过着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的懒惰生活。所以说,在外人看来冷漠的孩子,背后肯定有一家子对孩子“上赶着”的父母。
别看在日常父母对孩子爱得那样没原则,可对孩子成绩的需要则近乎苛刻。地铁上有如此一幕,孩子坐着,奶奶站着,当孩子回答奶奶自己考了班里第十二名时,奶奶不悦,小学五年级的孙子辩解释说明我们的成绩已经很好,可老人则强调只有进前五名才是好成绩。几个回合过后,祖孙二人相对无言,老人依然拎包站着,孩子依旧苦脸坐着。在父母眼中,仿佛只须孩子学习成绩好,就万事大吉。
过分娇纵自食其果 孩子冷漠父母寒心
面对不给自己奶奶让座的问题,或许不少父母会说,孩子还小呢,应该“爱幼”,等他再大些自然会“尊老”。可俗话说得好,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。婴幼儿园和小学是培养好习惯的关键时刻,假如这个阶段的小问题父母一直极度容忍且主动找借口原谅,那将来等真的心寒的时候再纠正也难了。教育专家表示,总是孩子已经培养不好的习惯时,你忽然又不许孩子这么做,他一定受不了也改不了。
李女性就是“自食其果”的父母,她打来电话说她的心里像堵了块大石头。一问才了解,原来是宝贝女儿伤了她的心。不久前,女儿刚刚小升初结束,全家一块去塘沽海边游玩,“刚走到海滩上,我就被贝壳扎了脚,鲜血直流,伤口挺大,也没带创可贴,这个时候女儿嘟噜着脸,不只不帮我冲洗伤口,还在一边指责,什么‘你如何这么不小心,要扎也游玩结束再扎啊,真扫兴,很不容易出来一天,都怪你’。”总之用李女性的话说,听到女儿说这类时,自己不觉着伤口疼,只觉着胸口疼。后来李女性为了不扫兴,找了个药房买到创可贴,还是让父女两个下海游玩,而自己坐在车里等着,一直到当天晚上回到家,女儿也没再过问妈妈的伤情半句。之后几天,李女性还一瘸一拐地给女儿洗衣做饭,而宝贝女儿,依旧无动于衷。
像李女性一样,“忽然寒心”的父母不是一两个,他们说,对孩子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,含在口里怕化了,如何自己有个病有个灾的,孩子不闻不问,冷漠异常?后来李女性自我检讨说:“女儿就是在大家的过分娇纵中被宠坏了,目前到了该懂事的年龄却越发不懂事。”
教子要有方案 平等对待讲推荐
看一个孩子有没爱心,做人方面有没好习惯,第一看他有没孝心。对自己亲人都冷漠的人,又怎能奢望对别人有爱心呢?目前的家庭中,爸爸妈妈、四位老人给予孩子的爱太多,而给孩子表达自己孝心的机会太少。
易教网北京家教中心老师建议,在平时生活的点滴小事中,应该让孩子尽心尽力,让孩子了解感恩和推荐。这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难,当下,太多的家庭都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,就算是吃饭,爹妈老人也把最新鲜的、最贵的饭菜给孩子,而自己则去消灭剩菜剩饭。其实,这个时候家庭中的地位已经可以一清二楚,在无声无息中,孩子对好东西就产生了“统统是我”的错误认知,若哪次父母“不小心”吃了“他的东西”,孩子不大哭大闹才怪。纠正这一问题的好方法是,让孩子从小就了解全体家庭成员要一道推荐好的饭菜、食物。
有位智慧的妈妈给出了具体的策略:孩子最爱吃橘子,而母亲买橘子不按斤数去买,而是按3的倍数去买。天天晚饭后吃橘子时,母亲的规矩是叫儿子拿3个橘子,洗净了一家三口每个人一个,根本不给孩子吃独食的机会。可大家太多的父母都是进蛋糕店只给孩子买一块儿蛋糕,大大家则是孩子吃着他们看着。这位母亲说,目前的孩子并不缺那两个橘子,缺少的是心中关照别人的意识,所以最起码的是要在家庭中打造大人孩子平等对待的环境。